当前位置:首页 > 医疗情报 > 医创之星 > 南医大走出个“医界爱迪生” 80后小伙3年创110项专利

南医大走出个“医界爱迪生” 80后小伙3年创110项专利

2017/2/21 10:20:32 浏览10307

陆培华1999年进入南京医科大学,2007年硕士毕业,目前就职于无锡市人民医院。近三年,这位“80后”小伙儿在手术器械改进、肿瘤化疗新药等方面获得了110项国家专利,并成功转化专利近30项,很多产品已在全国各大医院使…

陆培华1999年进入南京医科大学,2007年硕士毕业,目前就职于无锡市人民医院。近三年,这位“80后”小伙儿在手术器械改进、肿瘤化疗新药等方面获得了110项国家专利,并成功转化专利近30项,很多产品已在全国各大医院使用。

作为一个医生,他却搞起了发明,还获得110项国家专利,很多产品已在全国各大医院使用。这听起来有点神奇,完成这一创举的人叫陆培华,是个80后,有人称他成为“医届爱迪生”。

陆培华1999年进入南京医科大学,2007年硕士毕业,目前就职于无锡市人民医院。近三年,这位“80后”小伙儿在手术器械改进、肿瘤化疗新药等方面获得了110项国家专利,并成功转化专利近30项,很多产品已在全国各大医院使用。


有“一点之见”的“有心人”

“这都源自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。”陆培华这样描述自己的科研成果。同事们也都认可他做事很认真,平时在手术中遇到疑难病例他会特别留意,拍摄并记录病情。术后回访,他都会抢着自己做,及时了解信息。 

正是拥有这样细致入微的心,2007年工作后,陆培华已陆续发表了60多篇论文,其中40篇SCI,还以第一作者身份拿到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。

2012年8月,陆培华开始着手专利研究和转化。做有心人,有‘一点之见’。这一点,写文章和做专利是相通的。所谓“一点之见”,就是从每件事中寻找一点自己的新看法。点点滴滴地记录下来,整理和开发。

专制“神器”给患者带来福音 

胃管引起患者恶心、呛咳,甚至影响治疗,怎么办?他增加了一条“伴行”的给药管,可在置入同时,缓慢、均匀、持续地释放局麻药,实施咽喉部表面麻醉,减少刺激。腹腔镜手术中的打结剪线后,留下的“线尾巴”长短不一怎么办?他在圈套器上设置“铡刀”,可操作刀口闭合来切断线体,且确保“尾巴”长度。

同时,他也不甘心只让这些专利“睡大觉”。周六周日,他常奔波于各大厂家之间,现在,广州艾默克、常州洛克曼、江苏康进、南京宁创、常州久虹……都是他的专利合作伙伴。

“科研成果不能只躺在实验室内,而应为患者带来福音。”陆培华说,一般医院每年都会有一两百项专利,如果得不到转化,非常可惜。

打造“金手指”破解“创新窘境”

“我想借此开一门专讲科研创新的课。”陆培华表示。据悉,陆培华目前正在编写名为《医学行为创造学》的书。书中收集了他摸索出来的创新的36种方法,用36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加以概括。 除了编写专门的教材,陆培华还着手创建了“医创星”平台,创办创新学院、开辟专利孵化服务、政策解读和经验分享宣传功能。

“我就是要改变这种‘创新窘境’,帮助他们了解创新原理,掌握创新实践技能,熟悉创新成果转化全流程中的相关知识,切实提升临床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。”陆培华说。

传播创新“秘笈” 让“富矿”产“金子”

“全国那么多医务工作者,是个产生医疗器械和药物发明的‘富矿’。单靠厂家的力量是不够的,要鼓励医务人员创新,发掘富矿。”陆培华表示。

<p style="text-align:justify;color:#666666;font-family:

相关推荐

免费咨询电话X
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,该通话免费,请放心接听~